学会调整自我心理。也就是说,有气恼的时候,我鼓励自己。“我已经基本掌握了每个动作的正确要领。想趁热打铁,回来几次强化动作的基础,争取达到“心中一拳”的目的,让燥动慢慢消失,信心重新建立起来。
新手容易着急。所谓“急”,就是急,急。刚练拳的时候一直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拳打好,进步很大。早在上学的时候,我就想拥有像蜜蜂蝴蝶一样飞翔的步伐和高损失重的重拳,所以一味的追求速度和力量。反而导致运动越来越畸形,肌肉越来越僵硬,力量变得“死气沉沉”,越来越小,越来越弱。俗话说,“欲速则不达”。本来对拳击有基本要求,只是想大幅度提高技战术。没想到教练会让我从基本功开始,从一招一式的拳击开始。以前没有教练指导,进度慢,动作不规律。教练从基本姿势出发,一点一点纠正我的错误动作,精心训练。大概花了两个星期。我以为自己成熟了,就上台和队友自由搏击。没想到我很无奈。主要是我技术和基础不强。而且我的对手潘凤,班上57斤,技术全面,但是我的心理素质没有调整。所以我想对很多拳击朋友说:“素质是基础,训练是重要环节,基本功是关键”。俗话说“每一座高楼都是从地面开始的”,基础打牢了才能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。就像小时候先学走路,再学跑步,练跑步是一个道理。要想练好基本功,必须从一点一滴开始,从简单到复杂,从慢到快,然后在牢牢掌握动作后注意力量和速度,力求完整。
重庆拳击培训初学者易“燥”。“熟能生巧”是人所共知的一句话,拳术也需要苦练和巧练。要把每一项运动变成一项专业运动,需要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。比如高尔夫是一项休闲运动娱乐,而职业高尔夫球手每天要挥杆击球几百次,也很辛苦,很无聊。就像拳击一样,运动员每天都要拳打脚踢几千次。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极限。当某个量变转化为质变,也就是拳击打了几百下,到了一定的数量和极限,拳手就会有一种烦躁和厌烦的感觉,然后动作就变形了。因为刺激,拳手会失去自我纠正畸形动作的意识,继续下去情况会更糟。那么如何克服“躁狂”这个词呢?我认为初学者首先应该牢固树立敢于吃苦、敢于斗争的精神意志,把拳击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,练习拳击为国服务,为国争光,用重拳粉碎中国拳击奥运史上的“零”野心,从而形成一股无形的动力,勇攀高峰,不断进步。